在消费升级与文化自信交织的新消费时代,Nibbo精品巧克力以"地域风味+文化表达"战略开辟精品巧克力赛道。
2025年3月30日-4月2日, Foodaily全球食品饮料创新博览会暨每日新潮食品节(简称Foodaily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Foodaily创博会上,Nibbo精品巧克力创始人余帆解析了其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实现逆势增长的底层逻辑。
以下为访谈实录:
问:Nibboj精品巧克力是如何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越来越高的需求的?
余帆:我们在创立品牌的时候(2019年前后),其实想法是很朴素的,我们希望做好吃一点的巧克力,品质更高一些的。因为当时我在澳洲做调研的时候发现,明明有资源能做出好东西,但国内市场却看不到。那现在看来,我们的受众是那群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品质的人。品牌从最初填补市场空白的小品类,到现在传递「你值得更好的巧克力」的理念,本质上都是在回应大家对高端生活的精神需求。
问:目前市场对精品巧克力这个细分品类的认知度并不高,如何突破消费者对精品巧克力的认知壁垒?
余帆:其实我们一直在做市场培养(市场教育)这件事,因为我们的品类太小众了。这个东西本身历史就不长,最早是海外华人和留学生群体从国外认知并带回来的,国内市场根本没人知道。就像是当年推精品咖啡一样,整个品类的认知都需要从零开始培养。
现在中国巧克力市场基本被海外巨头垄断,但他们做的都是大众产品线,我相信他们有关注到,但可能看不上这个太小的精细分领域。因为中国精品巧克力我们做得早,我们会不自觉的将自己带入所谓“先行者”的角色,在推广上面对大众的认知不足甚至误解,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例如自己做内容讲产品逻辑、开线下店给人试吃、办品鉴会还有跑展会宣传等等。虽然辛苦,但必须要通过一个好的、有意义的标准,把这个市场的框架立住,这样再进入这个市场的企业就会逐渐形成良性竞争,然后大家一起向好去发展。
目前市场对精品巧克力的认知度确实不高,但我们只能靠笨办法:每次出新品都同步讲制作的理念,线上线下反复说「这是不一样的巧克力」,希望勤能补拙。就像我们品牌主张的「你值得更好的」,我们做的这些事本身也是在传递这种价值观。
问:Nibbo 的巧克力公路旅行计划深入到了中国多个城市采集风味灵感,这种"从产地到舌尖" 的研发模式是如何转化成创新产品的?
余帆:其实我们是从两个方向来看这件事情的,一方面是我们内部的需求,我们需要从研发端打破西方的框架,不然没有自己的特色,在市场难以“生根”,也很难贴近消费者、向消费者表达。所以我们就要通过“走出去”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采风”把中国地大物博的各种本土食材融入进巧克力,例如青花椒、陈皮、云南野生菌、福建茶等等放进风味融合之后,消费者会觉得亲切。既保留了巧克力的基底,又能让中国人获得属于「自己的味道」。
另外,我们也会将文化反向输出震撼海外,当我们带着藏族牦牛干酪、四川耙耙柑、小吊梨汤等多种品类的巧克力去国际展会时,外国人也会震惊,原来中国的巧克力还可以这样做,不仅打破他们对亚洲的巧克力只有抹茶等日系风味的刻板印象,也获得了大量的认可。
我们一直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既让国内消费者觉得新鲜,又让国外看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是很开心和自豪的。
问:未来是否会探索更多中国本土化食材在海外市场的国际化表达?
余帆:我们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其实在外国人眼中对我们(中国)是有刻板印象的。那要做到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我认为核心思路就两点,一种是使用外国人熟悉的元素做过渡,比如把藏族牦牛奶用类似西方的干酪的方式加入巧克力,让他们先能做到接受,然后慢慢再推进我们的产品。另一种是我们必须保留地道的中国味,原汁原味地推(产品)出去,我们持续地向世界输出“中国味道”,慢慢地实现认知,未来这些具有中国本土化风味的产品肯定能被更多人接受。毕竟做得越多,老外对中国的认知就越立体,这也是打破刻板印象的一种方式。
问:Nibbo精品巧克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余帆:我们市场扩张不能急、也没有那么快,一边教育消费者、一边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求,所以节奏自然是慢的。五年前我们刚开始做(精品巧克力)的时候全国只有两三个品牌关注这个领域,现在已经有几十家了,其实这个和我们的预期是差不多的。
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每年完成一个大目标,慢一点、踏实一点,一年一年的走下去。这两年也是在这一个个小目标的推进下,稳定了供应链和产能,接下来我们会更贴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尤其是服务,因为产品一直是我们的强项,现在就想在服务上多下功夫,贴近消费者、多听市场的反馈,跟着大家对巧克力的认知变化调整方向。这种慢节奏和慢发力,反而能让增长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