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英
算法究竟是怎么运行的?都说推荐算法“比我更了解我”,那么我可不可以深入了解下算法?
抖音算法工程师刘畅介绍算法原理
4月15日,抖音在北京举办“安全与信任中心开放日”活动,面向公众“敞开”算法。开放日上,抖音算法工程师刘畅介绍,抖音算法包含召回、过滤、排序等环节,重点是学习用户行为。此次开放日活动,旨在鼓励广大公众体验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了解算法原理、机制和治理政策,共建平等友善、记录美好的社区。
算法基于用户行为推荐,对可能发生的用户行为预测打分
算法作为当今时代的显词,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它,算法早已深入大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是方方面面的。陌生则在于,很多人并不了解算法的运行机制,对算法的印象基本还停留在“猜”和“想象”上,网络也充斥着诸如“技术阴谋论”“信息茧房”“沉迷上瘾”“算法造神”等争议。
应当说,舆论场上浮现出的担忧及其反映的社会性问题,有一定的探讨价值,但部分极端声音对算法也有污名化的倾向。
在技术进步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初期,确实常常会伴随一些问题,但是拒绝算法、污名化算法,都不是面对算法的正确态度。拥抱算法、优化算法,让算法尽可能地为我所用、于我有利,使其不断向上向善,不断走向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乃至矫正,才是积极而审慎的态度。
抖音生态运营经理陈丹丹介绍平台治理体系
算法是计算机学科的基石。从图灵对算法的正式定义,到互联网的诞生、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算法其实一直是推动互联网文明的强大力量。尤其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算法与算力、数据一并被认为是“人工智能三大要素”。推荐算法作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本质上是一套高效的信息过滤系统。
抖音内容治理采取“人工参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时至今日,不只是社交平台,衣食住行等各类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几乎都应用了推荐算法,算法已经成为构建现代互联网生态的“新地基”。算法的直接价值就在于提高信息抵达的效率和精准度,节省用户成本,甚至不断发掘并满足用户更多的潜在需求。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运用得当,推荐算法也是解决信息分发问题的趁手工具,有利于人们高效获取信息。
当然,在算法进化的过程中,也需要吸收各方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值得一提的是,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已经处于试运行阶段,正广泛向用户、创作者、社会各界征集意见。算法作为工具,本身并没有所谓的“正邪”属性,关键看如何利用。利用好了,算法就可以成为推动信息社会进步、服务人类的良驹,而不是脱缰的野马。
充分的信任往往需要建立在足够的、必要的信息公开基础上。公众了解了算法具体是怎么运行的,不仅在使用各类APP时可以更加自如,事半功倍地满足自我需求;也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消除对算法的顾虑,更加从容。
此次抖音公开自家算法,让算法不再神秘,是一次积极的尝试。期待更多平台在保有商业和技术秘密的前提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做到对公众开放。当算法在无形中认识我们、了解我们、服务我们,我们也是时候真正认识算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