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观察者网 陈济深 编辑 张广凯
“我们靠关税赚了一大笔钱,每天20亿美元。你相信吗?”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8日在全国共和党国会委员会发表演讲时说道。同一天,他在签署行政命令时再次提到了每天20亿美元的数字。
而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最新数据显然戳穿了他的描述。
4月16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下文简称CBP)发布声明表示,自4月5日起,海关根据新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累计增加的征收额也不过只有5亿美元。
美国海关用数据直接“打脸”特朗普背后,自身也正在被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压垮。上周五,美国海关系统出现10小时故障,在故障期间,由于无法输入豁免商品代码,大量到岸商品被迫滞留暂停报关。
就在去年,美国海关刚刚完成了从大型机到云服务的全面升级,时任代理局长的特洛伊·A·米勒(Troy A. Miller)曾表示这是“美国海关技术能力的飞跃”。此次故障显然也让此前的宣传黯淡无光。
更大的压力来自人力。有数据显示,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人员缺口已经高达5850名,却仅获得了150名员工的招聘预算,因为边境延误每年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相当巨大,也势必让特朗普靠关税拯救财政危局的幻想大打折扣。
收税金额“打脸”特朗普
作为特朗普征收对等关税的一线,美国海关近期披露了其最新的税收成绩。
特朗普吹嘘关税收入被"打脸"
自2025年4月5日以来,在特朗普最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下,CBP累计征收超过5亿美元的额外关税。
CBP强调:“即使在4月初金融系统出现10小时故障、导致部分进口商无法输入免税代码的情况下,美国海关每日平均2.5亿美元的关税收入依旧未受影响。”
作为印证,美国财政部周一公布的最新《每日收入报表》显示,4月15日当天列于“海关及特种消费税”一项下的总存款仅为3.05亿美元,而自4月5日以来的七个工作日,美国财政部报告的“关税和某些消费税”每日存款总额平均为2.27亿美元。与CBP说的日入2.5亿美元基本吻合,但这个金额比起特朗普多次声称的日入20亿美元可谓相去甚远。
这也意味着,CBP政策能够给美国关税收入带来的增量相当有限。
美国的财政状况也没有得到缓解。截至周二,美国财政部本月累计存款总额约为23亿美元,而自10月开始的财年年初至今累计存款总额约为555亿美元。
3月底,特朗普的高级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仅汽车关税一项就能增收约1000亿美元......此外,其他关税将每年带来6000亿美元的收入,十年间总计约6万亿美元。”
如果按照纳瓦罗所声称的6000亿美元收入除以一年365天,约合每日16.5亿美元收入,似乎就和特朗普口中的日入20亿美元大差不差。
有美国经济学家进行了测算发现,这里所谓的每年60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其实就是把美国2024年3.3万亿美元进口商品总额乘以20%的结果。
纳瓦罗的测算看似荒谬,其又可以某种角度上自圆其说,特朗普在2017年推动的减税法案将在今年年底到期,而特朗普一直在力推延长该法案,而为了找到填补减税带来的每年5000-10000亿财政缺口,纳瓦罗一直暗示额外的关税收入将能够覆盖这部分支出。
特朗普讲话画面
美国税务基金会的联邦税收政策副总裁埃里卡·约克解读称,纳瓦罗忽视了关税提高时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各国的报复性措施以及由此对其他税收来源的影响。
不过对于特朗普而言,一旦征税不利,除了甩锅给各国不配合外,势必会要求美国海关严查走私和认真审核清关物品,导致海关部门成为关税战另一个“背锅侠”。
关税政策频繁变动,政策压力
除了征税金额远远低于的预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在考验着美国海关的内部负荷。
2024年初,美国海关官宣其关闭了最后一台大型机,全面接入现代化的云服务,并称其为实现技术现代化的里程碑。
时任CBP局长的特洛伊·米勒表示,新系统取代了390万行过时的代码,使得美国从35年前大型机转向更现代化的技术解决方案,缩短了IT功能交付时间,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任务需求。新系统允许从任何有互联网连接的地方远程访问数据和应用程序,从而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不过这套先进的系统正式全面启动后仅仅一年就遇到了考验。
4月11日,美国海关向托运人发出了警报,由于其核心系统无法处理输入的商品代码,导致入境美国的商品无法享受特朗普给出的10%较低关税税率。
该问题在经历十小时后就完成了修复,但海关没有解释为何会出现上述问题,不过市场普遍认为这是特朗普频繁关税政策的变动带来额外技术维护其核心“自动化商业环境”ACE系统的故障,而特朗普朝令夕改的行事风格引发了不少美国代理商的担忧。
一位美国家具经销商表示,其在特朗普宣布豁免90天关税后立马向柬埔寨工厂下了大量家具订单,而大量美国进口商类似的操作则会导致海关短期清关量激增,一旦海关系统在关键时点再次出现问题,其难以接受潜在的经济损失。
而除了对于海关内部系统的考验,特朗普政策也令美国海关承担了额外的职责和工作压力。
特朗普在4月2日签署命令取消中国小额包裹免税待遇后,美国邮政(USPS)随即表示,将与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合作研究征税方案。
2023年,通过美国海关的此类包裹数量首次超过10亿件,高于2015年的1.34亿件。截至去年年底,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表示,其每天处理约400万件小件货物,其中许多货物通过Shein和Temu等在线零售平台从中国运来。随着这批货物需要加征关税,这将给美国海关无论从系统层面还是人力层面造成巨大的工作压力。
根据CBP官方的年度贸易数据手册《The Trade Fact》,2023年,美国全年共进口了2800万个进口集装箱商品,约合每天处理进口7.7万个集装箱。而官方数据显示,美国海关对于集装箱的查验比例为3%-5%,这已经是目前人手情况下负荷的上限。
考虑到如果美国海关需要对如此庞大批量的小包裹进行抽查和征税,假如不考虑赴美包裹锐减的情况以2023年10亿包裹的数据为基础,即便按照1%的抽查比例,也是超过目前集装箱抽检十倍的工作量。这个巨大的工作量缺口显然不可能靠让现有员工加班完成,潜在人员缺口可能高达数万。
而值得注意的是,海关对于关税相关员工并不能通过简单地招聘社会人士即插即用,CBP曾经对国会作证时表示,要培养一名合格的检验原产地的进口专员,至少需要培训半年以上时间。
人员压力激增
为了应对激增的清关压力和反复的流程更迭,美国海关人手不足的压力愈发严峻。
作为雇员数量仅次于美国国防部和美国退伍军人部门的美国第三大部门,截止2024年末,美国海关所属的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有约6万8千名雇员,不过具体到海关部门,排除约22000名负责在美国各入境口岸对旅客货物进行检查的雇员,实际在美国328个美国入境口岸和14个海外预先清关点进行关税征收的员工仅为2500余名。
图为美国五角大楼 网络图
而这2500名涉及关税的员工中,还细分为负责判断原产地的进口专员,负责财务审计的财务顾问和负责贸易规则咨询的贸易专员。在目前对等关税背景下,这些员工的工作量激增,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在特朗普2025年上台前,美国财政部雇员联合会(NTEU)作为CBP的员工工会就曾经发文警告过CBP部门人手短缺的风险。
报告表示,目前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人员缺口已经高达5850名,而考虑到近年来部门员工退休潮的来临,美国的各大入境口岸可能会因为缺乏专业人士陷入瘫痪。
2024年,时任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局长特洛伊·米勒就曾在美国国会强调,如果不批准预算资金增加招聘,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在2028年将迎来400%的员工流失率。
尽管各方试图呼吁给CBP增加编制,但由于共和党的反对,2024年众议院批准的国土安全拨款法案中,CBP部门仅获得了150名员工的招聘预算,远远低于拜登和美国海关提出的1000人预算名额。
而即便在退休潮尚未出现的现在,美国国会旗下的联合经济委员会也指出了目前美国海关人手不足对经济的影响。
在一份联合经济委员会提交国会的报告中,其表示边境延误每年给美国经济造成约50亿美元的损失。而当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将官员调往美墨边境临时执勤时,他们所属港口的人手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在特朗普上任后,马斯克DOGE部门大刀阔斧对政府雇员进行裁员的操作也使得美国海关增加人手的期盼落空,而唯一值得欣慰的则是目前马斯克裁员的大手还没有伸到海关所在的CBP部门。
延伸阅读
首轮交锋,中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2025年,中国对美国增长的领先优势无论如何都会扩大。而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减缓美国经济增速的情况下,中国对美国的增长领先优势将进一步扩大。这将对特朗普关税战产生重大国际影响,因而也是判断国际形势的重要事实。
以美国的一项经济预测为例,去年11月,高盛预测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比美国快2个百分点(预测中国增长4.5%,美国增长2.5%)。但在4月10日发布的新预测中,高盛几乎将中国今年GDP增速领先美国的幅度提高了近一倍,达到快3.5个百分点(中国增长为4.0%,美国为0.5%)。这一预测甚至是在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5.4%的数据公布之前就已作出。
2025年一季度经济增长高出去年同期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
换言之,高盛此前预测中国2025年经济增速将比美国高出80%,现在则预测中国经济增速将比美国高出700%。
但高盛的分析与美国其他主要经济分析师的分析完全一致。因此,中国和其他国家需要尽可能准确地了解这些预测的全方位影响。
这印证了中国的说法,即特朗普的贸易战只会导致双输,而这是中国所不愿看到的,特朗普政府最好回归理性与合作的轨道,实现互利共赢。但首轮交锋结果和美国分析人士的结论均证明,中国明显了取得阶段性胜利。
拜特朗普关税政策所赐,中国对美经济增速优势扩大
重要的是要明白,甚至在特朗普发布失当关税公告之前,美国经济在2025年已经注定要放缓。原因是,随着从新冠疫情中复苏,近几年美国经济周期处于上行阶段,其经济增速远高于其中长期增速。
按5年移动平均线计算,美国GDP年均增速为2.4%,按10年移动平均线计算则为2.2%。但是,过去四年,随着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美国GDP年均增速达到3.6%——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2.9%和2.8%。鉴于这一趋势(美国近几年来的经济增速高于其中长期增速),即便特朗普不加征关税,美国经济在2025年也会放缓。笔者此前在观察者网发表的文章《想知道特朗普的中国策略,先要明白美国经济衰退的真相》,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此对中美经济增速进行比较。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5.0%,美国经济增长2.8%。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增速比美国快2.2的百分点,换句话说,中国的增速比美国高出将近80%。
如果中国在2025年实现约5.0%的增长目标,而美国经济较2.8%的增速有所放缓,那么无论如何中国都将进一步扩大对美国的增长领先优势。
但需要明白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美国增长预期被下调,从而将帮助中国进一步扩大对美国的增长领先优势。即便是偏向美国、对中国持负面态度的机构所做的预测,这一点也体现的非常明显。这一变化将令人们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产生重大影响。
正如上文所述,美国主要投资银行高盛就这一过程的预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24年11月,高盛预测美国2025年GDP增速为2.5%,中国为4.5%(高盛不认同中国将实现约5%的2025年增长目标的观点)。但在4月10日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之后,高盛转而预测中国2025年GDP增速为4.0%,美国为0.5%。高盛的这一预测甚至是基于美国不陷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做出的——高盛预测,美国经济出现更糟糕情况即衰退的概率为45%。
也即是说,去年11月,高盛预测2025年中国GDP增速将比美国快出80%。 现在它则预测中国GDP增速将比美国高出700%。即便这一预测有所夸大,但与中国的情况相比(就算中国经济真有所放缓),美国的放缓将会严重得多。
高盛对2025年中国和美国GDP增速的预测
美国经济学家不看好美国经济前景
高盛的预测在美国具有代表性。例如,亚特兰大联储根据最新的“GDP Now” 模型预测,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将收缩2.4%。同样,即便这一预测有所夸大,而且经济基本面也没有表明必然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放缓,但这样的预测清楚表明美国经济将急剧放缓。
美国媒体本身主要关注一个问题,美国经济是否会急剧放缓,还是陷入实际衰退。
《华尔街日报》在一篇标题一目了然的文章《特朗普执政仅三个月,经济前景就急转直下》中,公布了一项于4月4日至8日对64位美国顶尖经济学家展开的调查。由于这是一份美国主流刊物针对众多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值得详细引用其中的内容。该调查发现:
“自特朗普总统上任以来,经济学家们大幅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同时上调了对通胀和失业率的预测…… 经济学家预测,根据调查的平均估计,经通胀调整后的2025美国第四季度GDP同比仅增长0.8%…… 他们还将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从1月份的22%上调至45%…… 自4月2日贸易战升级以来,股市抛售加剧,债券收益率攀升。密歇根大学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消费者信心指数暴跌至十年来最低水平之一,同时家庭通胀预期创下1980年代初以来的新高……
总体而言,经济学家预测, 2025年美国平均关税税率将上升约19个百分点。而一月份时,他们仅假设会上升10个百分点。根据税务基金会的统计,去年实际平均关税税率约为2.4%。 经济学家预测,特朗普的新关税将使2025年GDP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并使通货膨胀率上升1.1个百分点。因此,经济学家现在认为,2025年1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同比上涨3.6%,高于1月份的2.7%。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总统私下承认关税可能引发经济衰退,但表示不希望导致经济萧条。”
对中国的影响
即使不去关注上述预测的细节,根据拙文《想知道特朗普的中国策略,先要明白美国经济衰退的真相》分析的原因,也完全有可能预测美国的中长期增速,因为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占GDP比重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极其密切的相关性。正由于此,我们才能够真实地预测美国经济将在2025年放缓,因为此前美国经济增速已连续多年高于其中长期增速。
但美国的短期经济增速很难预测,因为有诸多因素会影响这一点。而且从基本经济面出发,也无法确切预测2025年美国经济放缓的严重程度。许多次要因素会对这种情况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加以分析。但是,在此已经可以得出四个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首先,2025年美国经济究竟只是放缓还是陷入衰退,并非最为重要的问题,最关键的是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美国的增长优势。
尽管美国媒体可能试图将2025年作为决定性的分界线,声称如果美国经济躲过衰退就是“巨大的成功”,但这并非关键所在——中国媒体在国内外讨论这一问题时也不应被这种观点误导。对于国际比较而言,美国经济是否进入严格意义上的技术性衰退(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还是仅仅经济增长放缓,这完全是次要的。显而易见且至关重要的是,2025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美国的增长领先优势。
其次,美国经济放缓,甚至在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之前就已经发生了,这表明像《经济学人》所宣称的“美国正在将其同行远远甩在身后”,或者《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经济停滞不前”的说法,要么是蓄意的谎言,要么是不实宣传,要么是未对事实进行调查。事实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部分中国媒体将此类话术奉为真理,而非分析实际情况,这种行为相当可耻。
第三,笔者在过去几年撰写了大量分析美国经济的文章,并对美国媒体和部分中国媒体中存在的印象主义分析方法进行了驳斥。后者不仅严重夸大了美国的经济增长,而且即便在这一框架内,也未能区分经济周期上行阶段的快速增长(这种增长必然是暂时的,随后必然会出现增长放缓),导致得出美国经济增长正在显著加速的错误结论。
美国的中长期增速仍然与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占GDP比重之间存在相关性,如拙文《想知道特朗普的中国策略,先要明白美国经济衰退的真相》和许多其他文章分析所示。近期发生的事件再次证明,摒弃对美国经济的印象主义错误分析方法,转而对实际决定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非常重要。
第四,中国的政策当然是由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决定,而不是由外国人决定。但是,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政策会影响其他国家,而其他国家的回应反过来又会影响中国,这一点国际社会也都注意到了。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中国的准确判断不仅在客观上产生了相当大的积极影响,而且在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中也产生了积极影响——特朗普在他发起的关税战首回合遭遇惨败。这不仅体现在美国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美国股票和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美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的大幅下调。
乌合麒麟漫画新作,预示中国直面美国关税大棒威胁 乌合麒麟
中国政府强调经济安全,即准确预见到美国会实施霸凌政策,从而未雨绸缪确保了中国的供应链等经济命脉的安全,这一决策被事实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与那些对美国的“仁慈”抱有幻想的国家和地区的决策者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认为至关重要的是确保自身发展,并拒绝相信关于美国经济增速的夸大宣传,这一判断被证明是完全合理的。如上文所述,2025年美国经济放缓主要不是由于中国的任何行动,甚至也不是由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而是可预见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以及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
因此,很明显,即便中国有此意愿,也无需采取任何损害美国的行动(事实上中国也无意于此)。美国经济放缓源于其自身问题,中国所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中国对特朗普的关税霸凌做出坚定而明确的回应,得益于其对形势的准确分析,确保了中国在特朗普关税战首回合获胜。随着美国经济放缓,2025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美国的增长领先优势。
这只是关税战首个回合
如果特朗普由于首个回合失利而清醒过来,放弃破坏性的关税战,明智地回归符合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利益的互利共赢合作的轨道,那么将皆大欢喜。这符合美国人民的利益。因为特朗普加征关税将使美国经济进一步放缓,而深受其害的终将是美国普通老百姓。
但遗憾的是,期望这种情况发生既不明智也不现实。证据表明,目前特朗普政府决心继续针对中国,试图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而只有当美国试图推行同样政策遭受进一步失败时才会停止对付中国。
特朗普政府虽然在首个回合交锋失利,但他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是,继续对付中国,特朗普政府将尝试新的策略来克服首个回合的失利带来的影响。
中国在关税战首个回合获胜当然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但其结果也符合许多其他国家的利益——因为中国的反制已经表明,美国向全球发起贸易战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将在美国国内引发更强烈的反对声浪,并迫使特朗普甚至推迟尝试他提出的一些关税措施。2025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美国的增长领先优势,这将对特朗普政府构成更大压力。
因此,应对特朗普关税战时,像在首轮交锋中那样,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其他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