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荣耀 中国排面 民族丰碑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云南故事丨①歼灭英军皇家坦克营

【开栏的话】

2025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在这场伟大的保家卫国之战中,数万名云南子弟兵奔赴前线,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在朝鲜前线,云南籍官兵占比达六成的志愿军第50军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战绩:歼灭英军皇家坦克营——志愿军首次全歼敌军整建制装甲部队;十八勇士夜袭水原城——小分队夜袭美军指挥所,完成任务后安全撤离;血战白云山——阻击美军11昼夜,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白云山团”荣誉称号,也是志愿军唯一成建制步兵团荣誉称号……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云南子弟兵在战场上用生命和热血书写了云南荣耀、中国排面、民族丰碑,他们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云新闻客户端联合抗美援朝纪念馆,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云南故事》,跨越75年时光,致敬不朽,敬请关注。

时间:1951年1月3日

地点:高阳(今韩国高阳市)以南佛弥地

战役:第三次战役

番号:志愿军第50军149师

1月3日晚,第50军全歼英第29旅皇家奥斯特来福枪团第1营及英第8骑兵(坦克)团直属中队,缴获和击毁坦克三十一辆。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编著)

此次对战的一方是:

英国著名元帅蒙哥马利的部队,配备坦克、装甲车、榴弹炮等重武器,还有“喷火坦克”,用于在近距离内喷射火焰,杀伤有生力量和破坏军事设施。

一方是:

志愿军第50军149师的两个营,每个班只配有一根爆破筒,极为珍贵,每人携带4枚手榴弹和为数不多的炸药包。

这样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

以步兵轻武器全歼“皇家坦克营”而告终

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这也是志愿军入朝以来歼灭的

最大建制的敌军装甲部队

195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打破美国“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发起进攻,打响了第三次战役。

至1951年1月2日,南朝鲜军扼守的第一道防线全面崩溃,汉城正面吃紧,美、英军东部侧翼完全暴露。美军令英军第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及英“皇家坦克营”,在议政府地区担任掩护。

志愿军第50军149师奉命向高阳、汉城方向追击。其间击溃高阳以北1公里处碧蹄里驻守的美军第25师34团一个营的兵力。随后,志愿军乘胜进军占领高阳,向高阳东南仙游里进攻。

1月3日,志愿军149师以两个营(445团1营与446团2营)的兵力展开攻击,仅经半小时战斗,就占领195.3高地,堵住了英军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和“皇家坦克营”的退路,将位于佛弥地的“皇家坦克营”与英步兵第29旅主力分割开,使其成为一支孤军。446团2营完成对“皇家坦克营”的包围,并迅速展开围歼战。

被志愿军部队摧毁的装甲车

战场选在了佛弥地的一个山谷里,这里一边是小河沟,一边是山岩,道路狭窄,是伏击坦克的理想场所。445团1营与446团2营的战士们先用机枪、冲锋枪、步枪的火力,把伏在坦克上的步兵赶下来,然后,爆破组以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炸坦克,先炸毁其先头坦克,再将其队形拦腰斩断,趁其混乱之际,以单兵、小组进行攻击。

445团1营3连9班班长王长贵(今云南禄丰县人)也在这场战斗中打红了眼。他带领一个班冲在最前面,亲眼看到班里的两名战士被“喷火坦克”烧死了。他的心在滴血,怒火在他的胸膛比坦克喷的火烧得还旺。

这时,一辆坦克从王长贵的眼前趾高气昂地开过来,这让王长贵的肺都快气炸了。在连续炸毁敌人的坦克后,王长贵见一辆坦克炮塔上的盖子揭开了,干脆爬了上去,准备把手榴弹塞进去,没提防坦克车内射出一梭子子弹,王长贵身中3发,掉下车来,壮烈牺牲。

被志愿军部队炸毁的“联合国军”坦克

“为牺牲的战友报仇!”“为王长贵报仇!”的吼声响彻了整个战场。

反坦克手们继续爬上坦克。两个步兵营大多数来自云南、四川,那一夜,在整个西谷地的公路上,此起彼伏回荡着带着家乡口音的三个字“揭盖盖!”

446团2营5连副班长、四川三台籍的李光禄奋不顾身冲向喷火坦克,为了加快爆破筒的爆炸速度,李光禄将爆破筒的导火索截短到了3公分长,这就要求李光禄必须在3秒内完成点火、投送、并撤退到安全地带等一系列动作,否则,要么被敌人干掉,要么和敌人同归于尽。李光禄用爆破筒连续炸毁敌军重型“喷火坦克”3辆。

第4连也在另外的方向上把“皇家坦克营”给堵住了,坦克均被缴获或击毁。到1月4日天亮前,志愿军胜利结束战斗。

此战中,王长贵机智勇敢,沉着指挥,和战友们一起炸毁敌坦克5辆,并缴获一挺轻机枪。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党委追记其大功一次,追授他为“二级英雄”。1951年5月,志愿军第50军授予王长贵生前所在班“王长贵战斗英雄班”荣誉称号。王长贵现安葬于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A区5-1-1。

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对王长贵烈士的介绍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三个步兵连,歼灭了英国一个重坦克营,毙伤俘英军300余人,缴获、击毁坦克31辆、装甲车1辆、牵引车及汽车24辆。步兵连用炸药、爆破筒、步枪、机枪和手榴弹打败装有一〇五榴弹炮的重坦克。”——《人民日报》1951年2月26日发表李庄、超祺采写的战地通讯《“皇家重坦克营”的覆灭》报道。

从此,英军战史将葬送“皇家坦克营”的这道谷地称为“死谷”。

被志愿军第50军俘虏的英国第29旅“皇家坦克营的官兵

当50军将战报连同随军摄影干事拍摄的现场照片一起报送到“志司”,彭德怀司令员等首长们看后大为兴奋。

1951年1月11日,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联名致电各军并上报军委,表扬149师446团:“我50军149师446团在新年攻势中,由于全体指战员迅速积极行动,于高阳附近抓住英29旅及美军一部,给予沉重打击……此种果敢战斗行动,值得全军学习,特通令表扬。”

此次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用勇气与智慧

完美验证了

“不管啥样的敌人来,咱都敢打!”

云南日报-云新闻 抗美援朝纪念馆 联合出品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资料:抗美援朝纪念馆 姜璐

编辑:李兴文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