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曾在直播间吐露过一件往事。他有个弟弟,之前在老家上班,尽管工作轻松,工资却不高。
董宇辉便建议弟弟,去大城市闯荡一番。
弟弟听了他的建议,先后在上海、深圳待了两年。
可弟弟既适应不了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工作能力也有限,能拿到的薪水十分微薄。
到最后,他不仅没赚到钱,就连房租都交不起,只能无奈回到老家。
董宇辉对此,十分惭愧:
“后来,我就再也不给人乱建议了,我们偏颇、片面、狭隘的思想不足以指导别人的人生。”
人活在这世上,见过的世面都很有限。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片面的想法,给别人的人生指错了路。
管好自己,不干涉他人的因果,才是一个人最清醒的认知。
01
前阵子,重温了电视剧《我们的新时代》,有个片段让我颇为感慨。
白菁和文静两人相识多年,关系很要好。
后来文静离婚,为了养活孩子,她去当了出租车司机。
好友白菁看到,替文静感到不值。
她认为对方师范毕业,本该有一番好前程,不该被如此埋没。
于是,她建议文静换个工作,还主动为朋友牵线了一些老板。
对方觉得开出租车很自由,便婉拒了她的好意。
她却固执地说:“按我说的做吧,你要是没有简历,我帮你写一份好了,你就准备面试吧。”
见状,文静终于忍不住说:“你总以为自己说得才对,把你觉得正确的事强加给我。我完全不想换工作,你听懂了吗?”
最后,两个人不欢而散,多年的感情就这样结束了。
你是不是也是这样:
看到别人走了弯路,就恨不能立即帮他们纠正方向。
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活法,倘若过度干预,只会事与愿违。
妄图去改变风的方向,移动山的位置,本就是你自己的执念。
网友@王思忱讲过自己的故事。
她过去有个关系不错的朋友,两人总会一起说些知心话。
后来,对方交往了一个男朋友,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不仅如此,他还有暴力倾向,只要不如意,动辄便是一顿打骂。
思忱看不过去,苦口婆心地劝好友分手。
可好友嘴上说得斩钉截铁,没过两天就又跟男友和好了。
到最后,好心没好报的她反被责怪多管闲事,跟朋友的关系也一度降至冰点。
马克·李维在《偷影子的人》一书中写道:
“你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就算是为了对方好,因为这是他的人生。”
朽木活得好好的,你非要把它雕成才,最终还不是白费力气;
蛙在井底待得好好的,你非要把它带出来,只会让它的世界观崩溃。
任何改变别人的念头和想法都不要有。
试图改变别人的命运,本就是一场错误。
02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作:拯救者心态。
意思是说,只要身边的人遇到了困难,就急于伸出援手,如果不站出来拯救对方,内心就会充满愧疚感。
这类人习惯把自己放在拯救者的位置上,但最后只会背负上别人的因果。
要知道,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改变不了一个无知的人。
倒不如管好自己,别去干涉别人的人生。
职场顾问崔铮,有个远房表弟。
他从小不学无术,净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眼看表弟三十多岁还一事无成,崔铮念及往日的情分,便想着帮他一把。
他先是借给表弟十万块钱,又将对方作为合作人,介绍给几个创业的朋友。
本以为做到这个份上,表弟总能闯出一番事业。
结果他恶习不改,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不说,还私自挪用公款去赌博。
最后表弟被踢出公司,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此事一出,崔铮也被圈子里的朋友纷纷拉黑,接连取消了好几个合作订单。
崔铮感慨地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坑,就是盲目拯救别人。
傅首尔也说过:
“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当你能够豁达地面对他们,不再妄想强行改变谁,那将会是自己的新生。”
很多时候,我们的好意未必会被别人接受。
过度插手别人的生活,只会给自己找罪受。
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便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03
心理学家武志红,讲过自己的故事。
有次,他一位多年朋友突然联系他,跟他哭诉最近的遭遇。
那会儿,武志红刚接触心理学,见好友如此痛苦,便起了疗愈对方的念头。
他一边听朋友倒苦水,一边加以安慰劝导。
一番疏解后,朋友逐渐平复了情绪,对他更是越发信任。
自那以后,朋友便缠上了武志红。
只要自己稍有不顺,就第一时间找到他发牢骚,寻求安慰。
时间久了,武志红被朋友折磨得痛苦不堪,朋友却一点变化都没有。
后来,他才意识到,除非对方愿意改变,否则他根本无法改变任何人。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人是叫不醒的,只能痛醒。
与其白费口舌,不如收起纠正别人的欲望。等对方真正痛了,自然便能醒来。
作家杨明远有个朋友,原本在互联网大厂做策划总监。
前些年,因为效益不好,公司的年终奖比以往少了一半。
再加上任务太多,他常常要熬到通宵才下班。
一来二去,朋友便动了辞职的念头。
杨明远知道现在不好找工作,便苦口婆心地劝他稳住,别冲动离职。
朋友面对他的好言相劝却毫不在乎,以为凭着自己的履历很快就能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可过了两个月,他投的简历都石沉大海。
眼见一家老小都等着用钱,他这才后悔莫及。
为了活下去,他也不再挑挑拣拣,只求赶快入职,好有一份收入。
最后,他才进了一家小公司,薪资水平远远不如过去的工作。
后来,朋友对杨明远说:早知道这样,当初说什么也不该辞职啊。
美国作家弗格森讲过:
每个人都守着一扇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即便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无法替别人开门。
你根本叫不醒任何人,人只能自己醒来。
吃亏跟吃饭一样,吃多了自然会成长。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对方撞一次南墙有用。
成年人的世界,你只管发自己的光,不要自作多情为他人点灯。
▽
作家水木然说过一段话,我颇有同感:
“小时候,觉得自己长大一定能成为英雄,可以改变世界;
长大了,发现自己改变不了世界,整天只想着改变别人;
而现在,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人生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你只需管好自己的事,不给别人添堵,不给自己惹祸。
收起无处安放的责任心,你才能真正过上想要的人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发布于: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