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南京威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尔药业”)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6,753,389.06元,同比增长12.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421,823.99元,同比增长30.50%。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1,793,445.46元,同比增长84.45%;研发费用71,561,298.63元,同比增长28.60%。
营业收入稳健增长,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2024年,威尔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296,753,389.0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19%。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销售量的上涨。从业务板块来看,合成润滑基础油销售收入887,290,773.05元,同比增长9.53%,销量同比增长13.17%。公司持续深耕冷冻压缩机油领域,随着工商业制冷、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增长,相关产品销量持续上升;同时,公司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国际竞争力与品牌美誉度逐步提升,海外市场业绩稳步增长。药用辅料销售收入336,150,944.64元,同比增长15.44%,销量同比增长19.23%。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促使营销系统积极开拓国际业务,出口销量同比明显增长,且部分药辅产品及原料药在国内市场销量也有所增加。
净利润大幅提升,盈利能力增强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421,823.99元,同比增长30.50%。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销售量上涨、营业收入增加,进而带动经营利润增长。这表明公司在市场拓展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盈利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基本每股收益为1.08元/股,同比增长30.1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1.00元/股,同比增长21.95%。这些数据均反映出公司经营业绩的良好表现,为股东带来了较为可观的回报。
费用控制有成效,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销售费用有所增长
销售费用为14,471,230.01元,同比增长12.75%,主要原因是销售人员职工薪酬增加。这可能是公司为了激励销售团队,提高市场拓展能力,加大了对销售人员的薪酬投入。虽然销售费用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成本,但从营业收入的增长情况来看,这种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销售业绩的提升。
管理费用略有下降
管理费用为101,371,471.57元,同比下降6.71%,主要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摊销费用较上期减少所致。公司在管理费用的控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合理调整激励计划的摊销费用,优化了管理成本结构。
财务费用降低
财务费用为11,832,177.57元,同比下降16.72%,主要原因是利息费用减少、汇兑收益增加。这得益于公司合理的资金安排和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降低了财务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研发费用大幅增长
研发费用为71,561,298.63元,同比增长28.60%,占营业收入的5.52%。公司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究院在研项目53项,新立项项目13项,已结题项目5项。2024年度获得授权专利16件,新申请专利19件。这表明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致力于通过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金流状况良好,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强劲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增长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1,793,445.46元,同比增长84.45%。主要原因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长幅度,大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长幅度。这显示公司经营活动的创现能力较强,销售回款情况良好,同时对经营成本的控制也较为有效,保障了公司的资金流动性和财务健康。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0,480,916.56元,同比增长3.89%。主要系新增股权收购所致,公司收购了子公司南京盛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这表明公司在积极进行战略布局,通过外延式发展拓展业务领域,提升综合竞争力,但也需关注投资项目的整合与回报情况。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3,031,834.79元,而上年同期为4,790,917.96元。主要原因是银行借款资金流入减少幅度,高于偿还债务资金流出幅度。这可能意味着公司在调整融资策略,优化资本结构,减少对债务融资的依赖,但也需注意筹资活动对公司资金链的影响,确保资金的充足供应。
研发人员情况良好,为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3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8.99%。从学历结构来看,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2人,本科65人,专科30人,高中及以下15人;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不含30岁)56人,30 - 40岁(含30岁,不含40岁)58人,40 - 50岁(含40岁,不含50岁)15人,50 - 60岁(含50岁,不含60岁)6人。研发人员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特点,为公司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风险与挑战并存,需关注市场及研发风险
市场风险
- 药辅行业:随着我国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推进,药用辅料企业的行业壁垒和准入门槛不断提高,行业竞争主要集中在专业化大型药用辅料企业与国际知名药用辅料企业之间。医药集采政策等对药价的影响已传导至上游原辅包供应商,辅料售价受到影响。加之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若公司不能持续降本提质增效,产品议价能力可能被削弱,市场份额及竞争力降低。
- 润滑油行业:合成润滑基础油属于技术要求较高的细分市场,公司虽在国内拥有领先优势,但受全球经济下行、国内需求乏力、产能过剩等综合因素影响,部分品种可能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同时,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行业的研发项目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研发失败的风险,影响公司战略布局目标的实现。
经营风险
- 产品及技术研发风险:我国药用辅料和合成润滑基础油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仍有差距,行业发展促使产业升级,新产品及技术研发存在不确定性。高端药用辅料安全性要求高、技术工艺复杂、研发周期长、监管要求严格,如研发失败、成果无法转化等,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及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 产品质量控制风险:国家对药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对产品质量控制水平要求相应提高。若公司不能持续改进质量控制体系并有效执行,可能面临产品质量控制能力不能适应经营规模扩大以及监管趋于严格的风险,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口碑。
- 主要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化工原料是公司主要原材料,其供应的充足与否、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若原材料供应不足或价格大幅波动,而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应对,将面临开工不足、产销量下降以及业绩波动的风险。
- 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公司生产以合成工艺为主,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环保监管趋严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更高的环保要求或追加环保投入,增加生产运营成本。同时,公司生产中使用的部分化学原材料具有易燃、易爆等特质,对运输、存储、使用要求较高,若安全生产体系执行不到位或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总体而言,威尔药业在2024年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增长,现金流状况良好,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然而,公司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研发风险等挑战,未来需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加强技术创新,优化成本控制,提升产品质量,以应对各种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在关注公司业绩增长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上述风险因素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