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预测军事人工智能市场价值

转自:中国国防报

近期,国际预测机构“验证市场研究”发布《2024至2031年军事人工智能市场价值评估》报告,对全球军事人工智能的规模体量、驱动因素、应用重点、主要挑战和发展格局等进行分析评估。

从规模体量看,人工智能“总市值”将持续扩大。未来一段时间,军事人工智能系统将被广泛应用于情报分析、监视、侦察、自主武器系统、后勤、网络防御等多个领域,用于提升作战决策精细化和武器系统自动化水平。报告预测,2024至2031年,军事人工智能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14.49%,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32.4亿美元增长到2031年的355.4亿美元。

从驱动因素看,人工智能的诸多技术优势,使其在军事应用方面颇具效费比。总的来看,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驱动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更好适应复杂战场环境。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机和无人驾驶车辆等自主系统,能够在复杂战场环境中执行任务,有效降低作战人员面临的风险。二是更好处理海量战场数据。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快速处理和分析海量战场数据,可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三是更好应对实时战场威胁。以网络安全为例,人工智能将越来越多地用于实时检测和应对网络战场威胁。此外,人工智能系统对后勤、通信和作战管理的整合作用将进一步提升。

从发展重点看,人工智能新效能将充分释放。从当前情况看,多个军事强国都在加速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认知、对话/人机交互、分析预测与决策、目标驱动系统、自主系统、模式识别与异常检测”等技术正在转化为实战能力。报告预测,在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中,有两点值得高度关注。一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军事通信的影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分析和解释大量数据,在文档翻译、报告生成和情感分析等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可通过识别大量文本数据检测威胁和评估风险。二是天基人工智能系统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报告认为,天基人工智能系统可提供实时数据和高分辨率图像,将对情报搜集和作战规划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作战行动的走向。

从主要挑战看,目前人工智能仍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系统兼容问题。人工智能与现有军事系统和基础设施的集成存在一定难度。二是法律道德问题。由于各国普遍缺乏管理人工智能驱动军事系统的明确法规和框架,各界普遍对问责、决策及冲突地区自主技术可能被滥用等感到担忧。三是防御脆弱问题。人工智能系统运行需要大量硬件设备和海量信息数据,是网络攻击的“诱人目标”,任何破坏活动都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后果。四是成本高昂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维护,需以高投入为支撑,对于国防预算捉襟见肘的国家来说,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区域态势看,报告认为未来两大区域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左右市场格局。北美地区发展迅速。报告称,北美地区在军事人工智能市场占据重要位置,该地区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的主要特点是研发资金投入和网络空间资产多,先进卫星能力较强。亚太地区后劲十足。随着亚太地区各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防投入持续加大,该地区军事人工智能市场将大幅增长。日本、韩国、印度等国正在制订新的太空计划,并大量投资卫星通信、侦察和导弹防御系统。相关国家政府正与私营公司一道,合作推进天基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部署。

责任编辑:张小丽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