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国防报
九十三岁抗美援朝老兵王铁军——
我以诗词赞英雄
暮春时节,听说辽宁省沈阳市抗美援朝老兵王铁军刚刚康复出院,记者登门探望。一进门,只见他坐在藤椅上,手捧创作的《悼战友》红色诗词书卷,为前来看望他的该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师生讲述抗美援朝故事。
“老首长讲传统故事,一般以自创的红色诗词开场,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我们都爱听。”带队教师陆冰说。
诗词,是王铁军开展国防教育的生动素材,也是他对往昔抗美援朝岁月的深情回望。
王铁军是辽宁盘锦人,1933年出身书香门第。受家人影响,他从小喜爱诗词散文。1950年从东北军政学校毕业后,王铁军被分配至原东北军区防空军。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一直随部队驻在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一带。
“虽然没能像战友那样过江作战,但那段经历影响了我的一生。”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王铁军被分配到原东北军区后勤部工作。时光流逝,但那些并肩战斗的战友、惊心动魄的战斗,时常在他脑海中浮现,他便以顺口溜、打油诗的形式,将这些珍贵回忆记录下来。
1988年离休后,王铁军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诗词创作,先后创作红色诗词600余首,许多作品在当地报纸、杂志上发表。
一次,王铁军被当地一所小学邀请前去宣讲抗美援朝故事。他从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讲起,中间穿插自己写的诗词,把志愿军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在饥寒交迫中坚守的场景生动呈现。“爷爷,您写的诗真好,我们要像诗中的志愿军一样,长大后保卫祖国。”学生的话语,让王铁军更坚定了利用诗词开展红色宣讲的决心。
为把抗美援朝故事讲得准确生动,王铁军会联系当年的老战友,一起回忆往事,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反复核准史实细节无误后,结合诗词格律要求,将一个个故事化作笔下朗朗上口的诗词。
近6年来,王铁军先后义务宣讲近30场,受众达近万人次。如今,已过鲐背之年的王铁军仍行进在创作红色诗词、开展红色宣讲的道路上。他说,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愿意听,他就会坚持站在宣讲台前。
(徐艺洋、本报特约记者 荣俊运)
(中国国防报 2025年4月21日第一版)
责任编辑:梁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