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最好的状态,是做自己

二战时期,法国巴黎。

战火蔓延,枪声响起,青壮年全都被征往前线。随后不久,留守家园的女性便沦落在敌军的铁骑之下。

极度恶劣的环境,手无寸铁的她们如何夹缝求生?

《夜莺》这本书就将目光聚焦在敌后战场的女性身上。

该书一经出版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其后更荣获多个国际类奖项,甚至美国权威杂志也评价它是“一本令人尊敬,引人入胜的书。”

故事围绕薇安、伊莎贝尔两姐妹展开。一开始,两人天真懵懂,后来战争来临,她们在苦难中成长,最终变得成熟坚定、心怀大爱。

或许每个女孩,都曾渴望成为备受他人宠爱的小公主。

但在经历生活的丛林考验后才懂,唯有学会主宰自己,才能成为那个拥有内在能量、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公主。

薇安和伊莎贝尔姐妹,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母亲温柔贤惠,父亲帅气浪漫。

但这一切在一战结束后戛然而止。

从战场上回来的父亲像变了一个人,他整日酗酒,动辄暴怒,母亲终日以泪洗面,最后郁郁而终。

失去了母亲的薇安和伊莎贝尔,被父亲送到乡下亲戚家寄养。

姐姐薇安对父亲不抱任何期待,她很快找到一个人结了婚,营造自己的家庭。

妹妹伊莎贝尔却不肯接受这一切,她竭尽全力想要挽回父亲的爱。

每年圣诞节和父亲生日,她必定给父亲寄上一张写满祝福的卡片。

住到寄宿学校之后,她发现调皮捣蛋会被叫家长,于是便各种作弄老师同学,企图以此得到父亲的关注。

她甚至一次次从学校逃出,偷偷混上火车回到巴黎,只因为想和父亲待在一起。

但父亲始终无动于衷,他只是一次次默默为女儿善后。

当战争蔓延到巴黎,伊莎贝尔心急如焚,她第一时间赶到父亲身边,想要和父亲并肩直面这场灾难。

然而,父亲却当机立断,紧急安排伊莎贝尔前往乡下姐姐家避难。

伊莎贝尔失望至极,生死攸关,父亲却再一次推开了自己!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变得强大起来,让父亲知道我值得被爱!”

因缘巧合之下,她加入了革命队伍,此后又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代号“夜莺”的高级特工。

高级特工的任务都很危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丢了性命。

但哪怕是在最艰难的关口,她也强撑着一口气,“绝不能让父亲看不起!”

后来,在一次行动中,她不幸被捕。

就在她咬紧牙关准备英勇就义时,却意外在狱中见到了父亲。

原来,父亲听闻伊莎贝尔被捕后,便主动投案自首,声称自己才是“夜莺”。

最终,父亲作为“夜莺”被敌军处以极刑,伊莎贝尔却侥幸活了下来。

战后,当伊莎贝尔回到故乡,她终于读到父亲留给她的遗言:

请原谅我,亲爱的伊莎贝尔,我只是不知道怎样去表达爱。

伊莎贝尔泪流满面,她总算明白,为什么当年,父亲能经受住严格的盘查,得以顶替自己。

他始终是爱自己的,所以一直以来自己的所作所为,他都知道!

明白了这一点,她既遗憾又庆幸。

遗憾于从前未能和父亲好好共享天伦,庆幸于当年的她,没有过分执着,而是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也算是无愧于父亲这一份沉甸甸的爱。

莫言说:

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

时间如长河水一路奔流,若过于执着一朵浪花的因果,势必将错过更多壮阔。

只管向前走,时光不语,但会告诉你所有答案。

同样是对父亲失望,不同于妹妹选择自己闯出一片天,姐姐薇安则选择了早早结婚。

后来战争的阴霾笼罩而来,她的丈夫被征调上了前线,薇安只能独自困守家园。

雪上加霜的是,己方战线不久便告溃败,而后薇安的家乡也被敌军占领,就连她的房子都被强行征用,成了敌国军官贝克的临时住所。

好在贝克住进来后,并没有过多骚扰薇安及家人,反而主动扛起家中重活,还经常给薇安带回配给外的物资。

他的这些举动,于薇安来讲,无异于雪中送炭。

渐渐的,薇安对贝克放松了戒备,开始认为“他是一个好人。”

敌军到处搜捕反动分子时,薇安的闺蜜也连带遭了殃,为了救下闺蜜的幼子,薇安对前来搜捕的敌兵隐瞒了其身份。

但她知道这事瞒不过贝克,也知道作为敌国军官,抓捕这孩子,是贝克的职责。

但为了孩子的性命,她不得不赌上一把,赌贝克对无辜幼子有基本的同情心。

然而就在她浑身戒备想着怎么跟贝克周旋时,贝克却对她说:

薇安,不要以为我是个禽兽。你想要做的,我会尽力帮你。

薇安听了不禁动容:他竟然肯为了自己,违背作为军人的职责!

此后的数次搜查,因为有了贝克的庇护而有惊无险,薇安提着的心终于放下。

危险解除,她却发现自己不知何时竟对贝克生出了依赖,她甚至时常产生错觉,仿佛贝克原本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且会一直守护这一方安宁。

直到有一天,当她走进院子,眼前的场景彻底惊碎了她的梦——

贝克的手中握着一把枪,而对面直指的,正是自己的妹妹!

一时间,无数念头如闪电般在薇安脑中掠过:

他不会真的开枪吧?!可妹妹此刻与他阵营对立,正是不共戴天的死敌!

绝对不能让他杀了妹妹!

千钧一发之际,薇安拿起手边的铁锹,朝贝克的后脑砸了下去。

眼见贝克在自己面前倒下,薇安惊魂未定:是自己亲手杀了贝克?!

直到处理好一切善后事宜,又掩护妹妹从边境离开,薇安才渐渐从巨大的变故中缓过神来。

她也终于看清一个现实:贝克是敌人,哪怕曾经维护过自己,但重要关头,肯定不会因为一点私情便改变立场。

好在自己没有被感情冲昏头脑,关键时刻把选择权握在了自己手中。

有句话说得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

孤立无援时,难免会过度放大来自他人的善意。

但若过于痴迷,别人随手给点温暖,便以为是许你个春天,那真正的严寒必将叫醒你。

保持清醒,多一点冷眼看世情,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对于莽撞的“惹事精”妹妹,薇安从来不假辞色,总是叫嚣着让对方“不要再回来”。

直到妹妹被贝克开枪击中、性命垂危,她才意识到妹妹的重要。

为了妹妹能安全逃离,薇安决定留下与敌军周旋。

她精心编造了一个贝克去向的谎言,而后不断在心里演练,终于勉强应付过敌军的盘问。

对新安排住进家里的敌军少校,她表现出绝对恭顺,哪怕对方提出无礼要求,她也绝对顺从。

她在心里告诉自己:

“活下去最重要,其它都是身外物。”

在日复一日与少校的周旋委蛇中,薇安的心志被锻炼得愈加成熟稳重。

一次,薇安在外出时遇上被押往集中营的邻居一家,邻居趁兵士不注意,将年仅四岁的儿子交给薇安,求薇安救孩子一命。

薇安无法忍受幼儿遭受如此非人待遇,她没有一丝犹豫,抱着孩子立即离开。

考虑到自己家不安全,她带着孩子去了修道院,想请院长收留这个孩子。

“院里收养孤儿问题不大,但没有身份证件就没法保他安全。”

面对院长的忧虑,薇安脱口而出:“身份证件我可以提供。”

其实薇安对“假造身份证”这件事并没有把握,之所以爽快应承下来,只是她的心告诉她,救下这孩子,她必须要这么做。

院长听后,眼睛一亮,随即以恳求的口吻说道:“既然你可以救一个孩子,那一定也可以救更多的孩子。”

一想到可以让更多无辜孩童免于灾难,薇安十分心动,她接受了院长的请求。

此后直到战争结束,薇安和院长一起,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数十名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儿童。

相比于从前的唯唯诺诺,这时的薇安早已进入另一层境界。

曾经的她,囿于自己,只想求得个人安稳。

经历战争洗礼之后,她变得强大从容,尊重内心感受,去做自认为对的事。

诗人里尔克说:“唯一重要的旅程,是走向自己内心的旅程。”

一个人一旦开始懂得遵从内心,她的生命必将迎来重大突破。

不再害怕世俗成见,不再困于凡俗牵念,行止从心,生命自能绽放光彩。

伍尔夫说:“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不被过往因果所困,消解执着,学会包容接纳;

不被小情小爱所困,看清现实,不再痴迷幻想;

不被外事外物所困,明心见性,阅见自己,超越自己。

如此,才能随心自在,从容有定。

愿你我皆能生命向阳,美好如愿,跨越过生活的沟沟壑壑,依然坚定、温柔、光芒万丈。

发布于:山东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