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998年,16岁少女找寻“捐精父亲”5年后她成红娘,让父母领证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我从来没有父亲。"林小雨常常在人问起家庭情况时这样回答。

十六岁生日那天,她偶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她不是没有父亲,而是父亲的身份隐藏在一个神秘的代号背后:"A1982"。

一纸捐精档案,一段未知的血缘,促使她踏上寻找生父的漫长旅程。谁能想到,这趟旅程不仅让她找到了答案,还阴差阳错地促成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姻缘...

01

1998年春天,江城市第三中学的教室里,林小雨正在专注地听课。窗外的阳光洒在她的课本上,照亮了她认真做笔记的样子。

下课铃声响起,同桌王丽凑过来:"小雨,听说今天是你生日?"

林小雨点点头:"嗯,十六岁了。"

"要不要一起去吃个蛋糕庆祝一下?"

"不了,妈妈应该准备了晚餐,我得早点回家。"林小雨收拾书包,微笑着婉拒了邀请。

王丽了解地点点头:"对了,你爸爸呢?他会参加你的生日吗?"

林小雨的动作顿了一下:"我没有爸爸,从小就是妈妈一个人带我。"

这是她无数次重复的回答,说得自然而平静,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普通事实。

放学路上,林小雨买了妈妈喜欢的水果,心情愉快地回家。推开门,意料中的黑暗和突如其来的灯光让她微笑起来。

"生日快乐!"赵美芳端着一个小巧的蛋糕走过来,上面插着十六根蜡烛。

"谢谢妈妈。"林小雨拥抱了妈妈。这个家只有她们母女两人,但温馨足够。

赵美芳今年四十二岁,是市里一家外贸公司的部门经理。她从小教育女儿独立自强,两人关系亲密无间。

吃蛋糕时,赵美芳递给小雨一个精致的盒子:"十六岁的礼物,希望你喜欢。"

盒子里是一条银质项链,坠子是一个小小的星星。小雨欣喜地戴上,对着镜子左右看看:"妈妈,它真漂亮!"

赵美芳帮女儿系好项链扣,眼中流露出欣慰和一丝复杂情绪:"十六岁了,你长大了,有些事情也该知道了。"

林小雨转过身:"什么事情?"

赵美芳深吸一口气,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摇了摇头:"没什么,以后再说吧。"

林小雨没有多想,继续享用她的生日蛋糕。她不知道,命运的转折就在不远处等着她。

第二天晚上,赵美芳加班到很晚。林小雨无聊地在家翻出了妈妈珍藏的相册。那里记录着她从出生到现在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但从来没有父亲的身影。

"爸爸到底是谁呢?"林小雨喃喃自语。妈妈从不提起她的父亲,仅有的几次询问,妈妈都说他们早已分开,不必再提。

翻到最后,相册夹层里掉出一张折叠的纸。林小雨好奇地打开,是一份上海某医院的文件,日期是1982年,上面有赵美芳的名字,还有一些医学术语。

林小雨皱眉阅读,突然,她感到一阵眩晕——这是一份人工授精的同意书,上面清晰地写着捐精者代号"A1982"!

"我竟然是……捐精而生的?"林小雨难以置信地看着纸条,整个世界仿佛在旋转。

直到深夜赵美芳回来,林小雨都坐在客厅沙发上,面前摊着那份文件。

"小雨,你怎么还没睡?"赵美芳走进门,看到女儿的表情和桌上的文件,脸色瞬间变了。

"妈妈,我是试管婴儿吗?我爸爸到底是谁?"林小雨声音颤抖。

赵美芳放下包,坐到女儿身边,长叹一口气:"我本来打算等你十八岁成年后再告诉你的。是的,你是通过人工授精出生的,但你不是试管婴儿,是自然怀孕。"

"为什么不告诉我?"林小雨声音中带着哭腔,"我以为我父亲只是离开了我们!"

赵美芳握住女儿的手:"因为事实就是,你没有一个具体的'父亲',只有一个捐精者。我26岁那年事业刚起步,不想结婚,但想要一个孩子。我去了上海,那里有一家医院可以做这项手术。"

"你甚至不认识他?"

"不认识。我只知道他是医学院的学生,是为了贴补学费才去捐精的。医院说他很优秀,智商高,没有遗传病。"赵美芳眼中含泪,"但我从来不后悔这个决定,因为它给了我你。"

林小雨沉默很久,最后抬起头:"代号A1982,这就是我能知道的全部吗?"

"医院不会透露捐献者的个人信息,这是规定。"赵美芳摇头,"小雨,别想太多,我们的生活很好,不是吗?"

林小雨没有回答,但那晚她做了一个决定:她要找到自己的生父。不是为了相认,只是想知道,自己的另一半血脉来自何方。

02

找寻捐精父亲的计划并不容易开始。林小雨首先需要更多信息,而唯一的线索只有"A1982"这个代号和上海医院的名字。

周末,她以复习功课为由,独自坐火车去了上海。医院依然在原址,但整体已经翻新扩建。她忐忑地来到咨询台。

"你好,我想查询一些过去的医疗记录。"林小雨尽量让自己显得成熟些。

"病人本人吗?有病历卡或身份证吗?"护士头也不抬地问。

"不是,是我母亲的记录,1982年的。"

护士抬起头,上下打量她:"那需要你母亲本人来,或者带上她的授权书和身份证。而且这么久远的记录,可能已经归档了。"

林小雨失望地离开了咨询台。医院大厅里人来人往,她站在角落,不知如何是好。

"小姑娘,你看起来有心事。"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林小雨转身,看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穿着便装,但胸前还别着医院的工作牌。

"您是这里的医生?"林小雨问。

"退休护士,叫我徐婆婆就好。现在偶尔来做做义工。"老人和蔼地说,"你找什么资料?看你一个人,挺不容易的。"

林小雨犹豫了一下,决定实话实说:"我在找一位1982年的捐精者信息,代号A1982。"

徐婆婆惊讶地看着她:"这么敏感的信息,医院是不会随便透露的。"

"我知道,但这对我很重要。"林小雨低声说,"他是我的生父。"

徐婆婆沉默片刻,拉着她走到一个偏僻的长椅上坐下:"这种事情确实不容易。1982年的捐精档案,我可能有印象。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是陈医生,现在已经退休了。"

"陈医生还在上海吗?"林小雨眼睛一亮。

"应该在,不过他很注重医德医风,不一定会告诉你什么。"徐婆婆叹了口气,递给她一张纸条,"这是他可能去的棋牌室地址,周末经常在那里。不过,我没告诉过你这些,明白吗?"

林小雨感激地点头。

第二天,她按地址找到了那个位于公园角落的棋牌室。几位老人正在下象棋,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专注地思考下一步。

林小雨等他下完那盘棋,才小心翼翼地走上前:"请问您是陈医生吗?"

老人抬起头:"是我,你是?"

"我叫林小雨,徐婆婆告诉我可以在这里找到您。"林小雨说,"我想打听1982年人工授精项目的事情。"

陈医生脸色一沉:"徐护士不应该把我的去处告诉你。这些医疗记录都是保密的。"

"求您了,陈医生,我只想知道代号A1982的捐精者是谁。"林小雨恳求道,"他是我的生父。"

陈医生摇摇头:"抱歉,这违反医德和法规。你母亲当初接受这个手术时就签了保密协议,捐献者也是如此。"

林小雨不甘心地跟了陈医生好几个周末,老人始终不松口。直到一个月后,林小雨考试成绩下滑,赵美芳担心地询问原因,她才不得不暂时放下这个计划。

1999年春季,林小雨又一次来到上海。这次她在车站买了陈医生最爱的茶叶和点心,还准备了一封长信,详细解释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当她再次在棋牌室找到陈医生时,老人的态度有所软化:"小雨,我理解你的心情,但这件事真的很难办。"

"陈医生,我不是想打扰他的生活,只是想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林小雨恳切地说,"我总觉得自己的人生缺了一块拼图。"

陈医生叹了口气:"你这孩子,真是执着。A1982确实是个优秀的年轻人,当年在医学院读书,是心理系的高材生。"

林小雨眼睛一亮:"他姓什么?现在在哪里?"

"他姓顾,当时是为了贴补学费才来捐精的。至于现在在哪里,我真的不知道。医学院毕业后,他应该留在了医疗系统,成了心理医生。"陈医生说到这里停下来,"这是我能告诉你的全部了,再多就违规了。"

"顾医生,心理系。"林小雨默默记下这些信息,心中有了新的方向。

03

2000年夏天,林小雨顺利考入上海一所知名大学的心理学系。选择这个专业,一方面是她本身对心理学有兴趣,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接触到更多医学界人士,为寻找生父创造机会。

大一上学期期末,林小雨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一本《中国当代心理学名家》的书籍。她随手翻阅,突然被一个名字吸引——顾明,上海医学院心理系1983年毕业,现为杭州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著名心理学家。

林小雨的心跳加速,时间、专业、姓氏,一切都对上了!她迅速记下顾明的相关信息,决定寻找进一步的证据。

翻看学校公告栏时,一则通知让她惊喜万分:顾明教授将在下周来校做学术讲座。林小雨立刻报名了讲座志愿者。

讲座当天,林小雨站在会场入口迎接来宾。当一位儒雅的中年男子走进来时,她立刻认出了照片上的顾明教授。

"您好,顾教授,欢迎来我校讲学。"林小雨递上一瓶矿泉水,努力控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

顾明礼貌地点点头:"谢谢,你是心理系的学生吗?"

"是的,大一。"林小雨微笑着回答,"我对您的研究很感兴趣。"

"很高兴听到这个。讲座后如果有问题,欢迎提问。"顾明回以微笑,走向演讲台。

整个讲座期间,林小雨无法集中注意力。她一直在观察顾明的一举一动,试图找出与自己相似的地方。顾明言谈举止儒雅,学识渊博,举例生动幽默,赢得了满堂喝彩。

提问环节,林小雨鼓起勇气举手:"顾教授,请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心理学?是什么时候进入这个领域的?"

顾明笑了笑:"这个问题很好。我1979年进入上海医学院,当时心理学在国内刚恢复不久,是个充满可能性的领域。我被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神秘感吸引,尤其是人际关系和亲子互动方面的研究。"

时间、地点、学校都对上了!林小雨心跳如鼓,顾明很可能就是她要找的人。

讲座结束后,她主动留下来整理场地,寻找机会接近顾明。当大家都离开后,她鼓起勇气上前:"顾教授,我对您的研究特别感兴趣,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您的心理咨询中心实习学习?"

顾明有些惊讶:"你才大一,基础课程都还没学完吧?"

"我可以做些简单的工作,比如整理资料。"林小雨急切地说,"我真的很想向您学习。"

顾明沉思片刻,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好吧,如果你真的有兴趣,下周可以来我的诊所看看。这是地址,在杭州。"

林小雨接过名片,心中激动不已。终于有机会接近他,验证自己的猜测了!

接下来的几周,林小雨开始往返于上海和杭州之间,在顾明的诊所做义工。她帮忙整理资料,接待来访者,有时也参与一些简单的研究工作。顾明对这个聪明勤奋的学生印象深刻,经常给她指导和鼓励。

林小雨一边工作,一边暗中寻找能证明顾明身份的线索。她留意顾明办公室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本书,希望找到与1982年那个捐精者有关的证据。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帮顾明整理旧资料时,发现了一本医学院毕业纪念册。里面有一张年轻时的顾明照片,旁边还有同学们的签名和寄语。日期正是1983年,这进一步印证了他的身份。

但这仍然不是决定性证据。林小雨知道,她需要找到更直接的线索,才能确认顾明就是那个代号为A1982的捐精者。

一天,趁顾明出诊的空档,她决定冒险搜寻办公室。这并不容易,因为顾明一向谨慎,重要文件都妥善保管。就在她快要放弃时,无意中发现了顾明办公桌旁的一个上锁的抽屉。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小雨发现顾教授的办公室里有一个上锁的抽屉。出于强烈的好奇,她趁顾教授外出午餐时偷偷打开了抽屉。

里面放着一个精心保存的文件夹,打开后她震惊地发现这是当年医院捐精项目的复印档案,上面清晰标注着"A1982"的编号和顾教授的签名。

就在她手捧文件沉浸在震惊中时,顾教授提前回来了,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她。"你到底是谁?为什么对这些如此感兴趣?"顾教授的声音冷静而严肃。

小雨手中的文件微微颤抖,十六岁时立下的誓言终于到了兑现的时刻。她是该直接相认,还是找借口离开?

林小雨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做,但多年寻找的执念让她无法停下。她注意到顾明的钥匙串落在桌上,其中一把小钥匙似乎正好适合抽屉的锁。

手微微发抖,她拿起钥匙,轻轻插入锁孔。转动钥匙,抽屉应声而开。里面整齐地放着几个文件夹,最上面的一个标着"个人医疗记录—私密"。

林小雨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拿出了那个文件夹。翻开第一页,她的呼吸几乎停止——这是上海医院人工授精项目的档案复印件,上面清晰标注着捐献者代号"A1982",而署名赫然是顾明!

"终于找到你了。"林小雨轻声说,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多年的疑问终于有了确切答案,面前这位温和儒雅的心理学教授,正是她的生父。

就在她沉浸在震惊和感动中时,身后突然传来门开的声音。林小雨吓得手一抖,文件散落在地上。

她转过身,正对上顾明震惊的目光。他站在门口,眼神从困惑逐渐变成理解,最后是深深的严肃。

"你到底是谁?为什么对这些如此感兴趣?"顾明的声音冷静而严肃。

林小雨手中的文件微微颤抖,十六岁时立下的誓言终于到了兑现的时刻。她是该直接相认,还是找借口离开?这个决定将完全改变她和母亲的生活...

04

屋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林小雨站在原地,手中的文件微微颤抖,心跳声大得似乎整个房间都能听见。

"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她最终开口,声音几乎微不可闻。

顾明关上门,走到她面前,目光落在散落的文件上。他弯腰捡起一页,脸色变得异常复杂。

"你一直在找这个?"他问道,语气中既有震惊也有困惑,"为什么?"

林小雨深吸一口气,知道已经没有退路了。她从包里取出那份从母亲处发现的医院文件,递给顾明。

"我妈妈叫赵美芳,1982年在上海接受了人工授精手术,捐精者代号是A1982。"她声音颤抖,"我想,那个人就是你。"

顾明接过文件,仔细对比两份档案,然后抬头看着林小雨,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你是来找我的?从一开始就是?"

林小雨点点头:"是的,我十六岁生日那天发现了真相,从那时起就一直在寻找我的生父。"

顾明沉默了很久,最后指向沙发:"坐下吧,我们需要好好谈谈。"

林小雨忐忑地坐下,不知道等待她的是责备还是理解。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顾明问道,"你期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我不期望什么。"林小雨诚实地回答,"我只是想知道我的生父是什么样的人,是否和我有相似之处。我从不打算打扰你的生活,甚至不一定会表明身份。"

顾明陷入思考,目光在林小雨脸上搜寻着什么。"你很像你妈妈,但我确实能看到一些我的影子。"他最终说道,语气柔和了许多。

"你认识我妈妈?"林小雨惊讶地问。

顾明摇摇头:"不,捐献是匿名的,我从未见过她。但从你的描述和那份文件上的名字,我能想象她是个很坚强独立的女性。"

"她确实是。"林小雨微笑起来,"她独自把我抚养长大,从未向任何人寻求帮助。"

顾明点点头,脸上的表情渐渐从震惊变成了某种复杂的温和:"你能告诉我更多关于你和你母亲的事吗?"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林小雨向顾明讲述了她和母亲的生活,以及她是如何一步步找到他的。顾明认真倾听,偶尔提问,眼神中的戒备逐渐消失。

"你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女孩。"顾明最后说,语气中带着赞叹,"如此执着,如此聪明。也许这些确实有我的一部分基因,但更多的是你母亲的培养。"

"那你会告诉别人吗?"林小雨小心翼翼地问,"关于我们的关系?"

顾明思考片刻:"这取决于你想怎么做。我理解你的好奇心,但你也应该考虑这可能对你母亲产生的影响。"

林小雨点点头:"我不想让妈妈难过或尴尬。但我也不想失去刚刚找到的父亲。"

"我们可以维持现在的师生关系,同时私下多了解彼此。"顾明提议,"等时机成熟,再考虑下一步。"

"谢谢你的理解。"林小雨感激地说,眼中含泪。

送林小雨离开时,顾明问道:"你母亲现在过得好吗?"

"很好。"林小雨回答,"她工作很成功,就是有点太忙了,没什么时间照顾自己。"

顾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下次来,可以带些你们的照片给我看看吗?"

林小雨惊喜地答应了。从那天起,她与顾明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表面上是师生,私下里则是父女般的亲密。她定期去杭州,不仅学习心理学知识,也分享生活中的点滴。顾明则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选择,弥补多年来缺失的父爱。

05

几个月后,林小雨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她提到母亲时,顾明总表现出格外的兴趣。他问过赵美芳喜欢什么食物,有什么爱好,性格如何。起初,林小雨以为这只是出于对孩子母亲的关心,但渐渐地,她察觉到其中似乎有更深层次的情感。

"你有没有考虑过结婚?"有一次,林小雨大胆地问道。

顾明摇摇头:"年轻时太忙于学业和事业,后来就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不过最近,我确实开始思考生活中是否缺少了些什么。"

这句话让林小雨心中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顾明和母亲相识,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他们都是优秀、独立的人,或许会互相欣赏?更重要的是,这样她就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想到这里,林小雨决定做一回"红娘",促成自己的父母相识。但这需要精心策划,毕竟她不能直接告诉母亲"我找到了你的捐精者,而且我觉得你们很配"。

2003年春节前,林小雨回家过年,有意无意地向母亲提起自己的导师:"妈妈,我实习的顾教授真的很厉害,他的心理咨询方法在业内很有名。"

赵美芳漫不经心地应答:"嗯,听起来是个不错的老师。"

"不仅是好老师,他人也特别好。"林小雨继续说,"单身多年,生活很规律,对学生也很耐心。"

赵美芳放下筷子,狐疑地看着女儿:"怎么突然对老师这么关注?不会是喜欢上他了吧?他多大年纪了?"

"妈妈!想什么呢!"林小雨连忙摆手,"他四十多岁了,比你大不了几岁。我只是觉得他这个人很特别,你们应该会有共同语言。"

赵美芳挑眉:"听起来像是想给我介绍对象?"

林小雨笑而不答,心想第一步计划已经成功埋下种子。

春节后,林小雨开始第二步计划。她邀请母亲去杭州"旅游",说是想带她看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正好可以带你见见我的导师。"林小雨补充道,"上学期我做了一个很棒的项目,他说下周要颁奖呢。"

赵美芳虽有些疑虑,但看到女儿期待的眼神,还是点头答应了。

第二周末,林小雨带着母亲来到杭州。她精心安排了西湖游览,而后"偶然"提议去附近的一家咖啡馆休息——正是顾明常去的地方。

"妈妈,这家咖啡很不错,我经常来这里看书。"林小雨边走边说。

刚在靠窗的位置坐下不久,林小雨突然惊呼:"顾教授?"

顾明抬头,看到林小雨和一位气质优雅的女士,站起身微笑着走过来:"小雨,真巧。这位是?"

"这是我妈妈,赵美芳。妈妈,这是我常提起的顾教授。"林小雨故作惊讶地介绍道。

两人礼貌地握手问好。顾明邀请他们一起坐,三人聊起来。顾明谈吐温和,学识渊博;赵美芳思维敏锐,见解独到。林小雨看着相谈甚欢的两人,暗自微笑。

中途,林小雨假装接到电话,说学校有急事需要处理:"妈妈,你先和顾教授聊,我去学校一趟,很快回来。"

赵美芳有些不安:"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用了,你难得来杭州,好好休息。顾教授会照顾你的,对吧?"林小雨看向顾明。

顾明点头:"没问题,我可以带赵女士逛逛附近的景点。"

林小雨满意地离开,将空间留给两人。她并没有去学校,而是在附近的书店消磨时间,期待着她的"红娘"计划初见成效。

三小时后,当她回到咖啡馆,发现母亲和顾明已经移到了湖边长椅上,两人正望着夕阳下的西湖,神情放松而愉悦。

"你们聊得不错嘛。"林小雨笑着走过去。

赵美芳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顾教授很健谈,带我参观了几个景点。"

"赵女士对文学和艺术的见解很独特。"顾明赞叹道,"难怪小雨思维这么活跃。"

回家的火车上,赵美芳问起顾明的更多情况。林小雨心中暗喜,知道第一次"偶遇"很成功。

06

接下来的几个月,林小雨创造了更多两人相处的机会。她邀请顾明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安排母亲去杭州出差时与顾明"偶遇",甚至故意生病让两人同时来照顾她。

每次见面后,她都能感觉到两人之间的气氛越来越融洽。顾明开始主动联系赵美芳,时常打电话询问她的工作和生活。

赵美芳也变得不同以往——她开始更注重穿着,偶尔会心不在焉地微笑,手机短信来时会笑得像个少女。

"妈妈,你和顾教授进展得挺不错啊。"林小雨某天晚上故意调侃道。

赵美芳难得地脸红了:"我们只是朋友。他是个很有修养的人。"

"但你喜欢他,对吧?"

赵美芳沉默片刻,轻轻点头:"有点意外,这么多年了,没想到还会有这种感觉。"

林小雨拥抱了母亲:"我为你高兴,妈妈。你应该有自己的幸福。"

2003年秋天,顾明主动调到上海工作,与赵美芳的关系更进一步。他们开始正式约会,周末一起看电影、听音乐会或者只是在家做饭聊天。林小雨看着两人日渐亲密,心中既欣喜又忐忑——她始终没有告诉母亲真相。

直到十月的一天,顾明单独约林小雨见面。

"我打算向你妈妈求婚。"顾明直截了当地说,"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林小雨点点头,明白他指的是什么:"真相。"

"是的。我不能在隐瞒这件事的情况下和她结婚,那不公平。"顾明神情严肃,"但我担心真相会毁掉一切。"

"如果妈妈真的爱你,她会理解的。"林小雨试图安慰他,但内心同样忐忑。

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一起向赵美芳坦白。林小雨选择了母亲生日那天,三人共进晚餐后的私密时刻。

"妈妈,我和顾教授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林小雨深吸一口气,握住母亲的手。

"什么事这么严肃?"赵美芳笑着问,但看到两人的表情,她的笑容渐渐消失。

顾明坐到赵美芳身边:"美芳,五年前,小雨发现了自己的身世,从那时起,她一直在寻找她的生父。"

赵美芳脸色变了:"你告诉他了?"她转向女儿,声音有些颤抖。

"妈妈,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林小雨急忙解释,"顾教授就是A1982,我找到他了。"

房间里一片寂静。赵美芳的眼睛在顾明和林小雨之间来回扫视,难以置信地摇着头:"这不可能...这..."

"是真的。"顾明轻声说,拿出那份保存多年的档案复印件,"我当年是医学院的学生,为了贴补学费参与了捐献项目。"

赵美芳站起身,步伐不稳地走到窗前,背对着他们:"你们早就知道了?这一切都是计划好的?"

"不是的,妈妈!"林小雨急忙解释,"我最初只是想找到他,了解他是什么样的人。后来看到你们这么合拍,才..."

"才决定撮合我们?"赵美芳转过身,眼中含泪,"你们觉得这很有趣吗?"

顾明走到赵美芳面前:"美芳,我爱上你不是因为小雨,而是因为你自己——你的智慧、坚强和温柔。我恰好是小雨生父这件事,是命运的巧合,但我对你的感情是真实的。"

赵美芳沉默很久,最后看向女儿:"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我想要一个完整的家。"林小雨声音哽咽,"看到你们在一起那么开心,我以为这是最好的结局。"

赵美芳的表情渐渐软化,她伸手擦去女儿脸上的泪水:"你这个傻孩子,总是想得这么周到。"

她转向顾明:"我需要时间思考。这一切太突然了。"

顾明理解地点头:"我会等你,无论需要多久。"

接下来的几周,三人之间的关系有些尴尬。赵美芳请了假,独自去海边散心。林小雨忐忑不安,担心自己的计划彻底失败,反而伤害了最爱的两个人。

一个月后,赵美芳回来了。她先找林小雨谈心:"我想通了。命运有时候确实很奇妙,把我和顾明连在一起。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之间的感情是真实的,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我们彼此欣赏。"

"那你原谅我了吗?"林小雨小心翼翼地问。

赵美芳微笑着拥抱女儿:"我从没怪过你。你只是想让我们都幸福。"

当天晚上,赵美芳主动联系了顾明。一周后,顾明正式向赵美芳求婚,她接受了。

2003年12月,在林小雨二十一岁生日这天,顾明和赵美芳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林小雨作为证婚人,见证了这场历经波折的姻缘。

"终于,我们成为了一家人。"婚礼上,林小雨举杯致辞,眼中含泪,"谢谢你们给了我最好的生日礼物。"

新婚夫妇相视而笑,顾明举起酒杯:"感谢命运的安排,更感谢我们聪明勇敢的女儿,没有她,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

婚礼结束后,林小雨整理相册时,在最后一页写下:"有些缘分,需要十六年后的相遇,五年的寻找,和一个女儿的牵线搭桥,才能圆满。"

发布于:江西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