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新生的力量

本文转自:劳动报

守护新生的力量

——记2024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王亮君

王亮君正在查看患儿情况。

一名婴儿,从妈妈的肚子里分娩而出,第一时间被装上监测仪,被温暖双手轻轻地放进早已准备好的多功能婴儿暖箱中。“嘀、嘀、嘀”的仪器声持续而有节奏地响着,一条条细小的管路连接着箱内那些幼小而脆弱的生命体,温柔的医生“唰、唰、唰”地在本子上记录下他的体征。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危重病房中常常出现的一幕。在这里,患儿或因早产生命体征微弱,或器官发育畸形,或遭到不明原因的感染……瞬息万变的病情让新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格外脆弱。所幸的是,在他们的身旁,有着一群有情怀的白衣天使,倾力守护着“生命岛”里的小可爱,王亮君正是其中的一位。凭借着高超技艺与紧密的团队合作,她给予无数患儿生的希望,守护着每一份新的生命。

细心耐心守护万千生命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医生王亮君总是习惯早上6∶30到达办公室,7∶00开始整理手边患儿的资料:前一天化验单的结果如何,当天有几名患儿需要重点关注,有没有新入院的患儿……种种细节光是整理、查看、汇总成表,就要耗费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带上资料,前往病房,王亮君仔仔细细地检查着每一名患儿的情况:“这个时间段,他们的喝奶、尿尿、排便等情况,我都会一一记录,就像自己在喂养新生儿一样。”暖箱旁静脉补液的情况,每一名患儿的体温、头围、体重等数值变化,她认认真真比照着。“别看宝宝小,哪怕是温度的变化也会引起危重症状的出现。”从事新生儿危重症诊治十余年,王亮君救治患儿近万名,她始终用这样的方式守护着。

与成人危重症不同,新生儿危重症在救治中更加困难,首当其冲的原因自然是对疾病的判断。“新生儿科被称为‘哑科’,因为患儿不会说话,更不会描述症状,声声啼哭时常揪着我们的心。”王亮君说,新生儿不会表达,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患儿早期疾病的判断需要靠密切的观察,但有些病症的临床表现相仿,大多是“不吃不哭不动”,究竟患了哪种病需要综合判断。“举个例子,如新生儿黄疸,表现是皮肤黏膜黄染。可是出现这个表现的疾病很多,如感染、溶血、颅内出血等,要根据患儿详细病史,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做出正确的判断。”她进一步解释道。

新生儿危重症救治困难,还在于患儿病情的进展快。由于新生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功能及储备功能相对低,一旦发生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对新生儿来说,如果出现危急关头,那真的是生死时速、争分夺秒。”记得在一次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中,仅500余克的早产患儿在住院过程中出现了心功能衰竭的情况,王亮君第一时间通知科室准备手术。然而,如果想将患儿移至楼下的日间手术室,需要搬动监护室里的仪器设备,而此时患儿已经插上呼吸机,时刻需要在暖箱中,如果移动,危险系数特别大。在贝斐主任的建议下,王亮君和新生儿团队将手术室“搬”到监护室里:她负责对患儿进行实时监护,护理团队将监护室旁的一个闲置房间清空消毒,麻醉科、心胸外科医生将所需仪器搬上楼。完成这些后,再将患儿和暖箱共同移至这个临时“手术室”,这才开始手术。

正是因为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难度,因而更考验主治医师的细心与耐心。“他们躺在暖箱上,爸爸妈妈不能陪在身边,只有我们医护人员日夜相伴。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就是他们的家人。”王亮君感慨道。

“打怪升级”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我来答,这道题选C……”2023年10月,王亮君代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参加了浦东新区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她一路过关斩将,一举拿下“危重新生儿救治项目”综合一等奖、综合笔试单项奖、操作技能单项奖、知识竞答单项奖等。

事实上,上一次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早已是2014年的事,今年是全国首次在新生儿科领域开展技能比武。此次比赛分为危重新生儿救治理论、操作技能、知识竞答三个环节,对专科医师危重新生儿救治的各项技能进行全面考察。让王亮君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赛前“啃书”的环节,摆在她面前的是一本厚达1550页的《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工作后,她总是将这些书当作工具书,在碰到某个专业问题时翻一翻。借着比赛的契机,她不仅熟读了三遍《实用新生儿学》,还有数万字的卫生政策,她的理论功底越发扎实。

备赛2个月不到,王亮君迎来了区赛决赛。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必答题的第一道“关于新生儿神经反射”的问答中,她便答错了:“别的参赛选手都答对,这让我一下就懵了。”好在,由于长期从事新生儿救治工作,王亮君很快调整好心态,赶上了比赛的节奏。操作环节考的是新生儿复苏技术。“与成年人按压的方式不同,新生儿复苏有着它的特殊性。”王亮君介绍,新生儿复苏有许多技术要点:首先快速评估患儿的呼吸、心率,随后通过正压通气监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然后再进行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最后使用药物或是扩容手段。“我觉得这个环节设置得很好,因为许多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其实‘不会’新生儿复苏。通过竞赛的方法,可以让越来越多人正确学会这项技术。”王亮君说。

随着赛事进入白热化,她一路“打怪升级”,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和沉着冷静的现场应对,最终在市赛、区赛中获得危重新生儿救治一等奖,并在今年6月举办的全国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获得了危重新生儿救治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

“技术扶贫”推动专科诊疗水平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提出,到2030年全国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至3.0‰以下,在王亮君看来提高基础医疗水平迫在眉睫。事实上,在参加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的同时,她正作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长期派驻贵州的主治医师,在当地开展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工作。

在贵州工作时,王亮君体会到了基础医疗的重要性:一些在上海容易被解决的问题,在当地执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她致力于将新生儿救治技能教给当地的专科医生。除此之外,许多专业领域文献每3至5年会更新,每一名专科医生需要对文献进行反复学习和理解。然而因为经济水平差异,一些西部地区的专科医生对文献的理解及临床上的技术并没有那么熟练,所以她还帮助他们掌握更新、更全面的救治理论与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希望他们能够独立完成每一起新生儿危重症的救治。”她笑着说道。

忙完贵州的工作还未休息几天,王亮君再度出发。这次她随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第16批援滇医疗队,进驻对口帮扶的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工作。对她来说,“技术扶贫”始终在路上,“我希望,通过我的援助,能让专业知识的‘水’流动起来 ,让儿科诊疗水平‘水涨船高’。”

文/黄嘉慧

发布于:北京

上一篇:低龄儿童注意防范手足口病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